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成为政策发力点和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开发海上风电是我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资料图)
过去10余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1年,是我国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元年,2021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23年2月,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全国已有9个省(区、市)建成了海上风电。
业内一致认为,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了五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各省份也规划了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目标。可见,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将进一步提速。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有望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前累计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35年以前的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5亿千瓦以上。
技术层面,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风电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已推出的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8兆瓦,最长叶片超过120米,海上风电机组即将进入20兆瓦级别,我国已具备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行能力。
依托规模化开发与技术进步,我国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大幅提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降幅接近56%,当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已降至0.33元/千瓦时左右,随着一批平价项目陆续投运,“十四五”末有望实现全面平价。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策相互衔接,从发展规划到资源获取、科研支持、电力市场、金融服务等配套政策,构建了海上风电“目标牵引—配套支持—落地实施”的多层次立体政策框架,为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发展海上风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有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是有助于加快沿海省份能源转型进程。二是有利于实现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有利于确保我国沿海地区能源供应安全。四是海上风电涉及众多高端装备制造的尖端技术,将带动东部省份在高端轴承、齿轮箱和大功率发电机等方面取得突破。五是发展海上风电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高度契合。
发展海上风电对我国沿海地区低碳转型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近一半,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方面,沿海地区可开发的陆上可再生能源资源稀缺,而海上风资源相对丰富,是沿海地区不可多得的加强能源自给和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对缓解沿海地区电力供需紧张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大、人口稠密,沿海地区用电量大且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新模式
海上风电发展未来可期,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呈现出大型化、深远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趋势。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水淡化、制氢等融合发展模式正在从试验探索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综合能源岛、油气平台供电等试验项目陆续推出。在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的融合方面,日益严重的用海冲突为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海洋油气绿色低碳发展、安全生产要求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装备技术转化应用、共性技术进步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供应链共用、经济性提升为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利用海上风电场阵列间距空间建设海洋牧场,则能够发挥集约用海、集中开发的优势,对于推动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有积极作用,而且规模化开展海水养殖业增汇也符合“双碳”战略发展方向。
融合创新发展逐步成为新时期海上风电发展的热点方向和普遍共识,引领构建新场景、建立新业态。
海上风电是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结合未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和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水平,海上风电产业有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并实现减碳效益的结合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