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撤桶并点
(资料图片)
“撤桶并点”是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将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实现垃圾分类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减少垃圾桶点的数量,引导居民多走两步分类投放垃圾。在将桶点进行规划合并后,小区将在合并点建设标准化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该类投放站点集多功能于一体,配备四分类垃圾桶,并具有杀菌、除虫、除臭等功能。
二、撤桶并点的理论价值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众多的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撤桶并点就是要改变居民们从前扔垃圾的习惯,倡导居民在家做好分类,多走两步分类投放垃圾。对于居民而言,撤桶并点打破了他们“便捷”的个人利益,使其与小区垃圾分类的集体利益相冲突,但个人生活在垃圾分类的社会关系中,必然要服从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政策的制约,服从集体利益的发展。
(二)建立垃圾分类利益共同体
社会关系就是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许多人的合作,而在个人的共同活动中必定结成共同体,“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个人的发展、利益的实现与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体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只有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才能结合成集体。“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实行撤桶并点前期可以通过对居民进行宣传、动员、沟通,结成垃圾分类利益共同体,使其中一部分群体认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当这部分群体认同感高时,会影响到另一部分群体的认同感,也即群体效能,它是指“个体对于群体相关的问题可以被集体努力成功解决的信念”,最终撤桶并点会成为有着共同利益集体的一致行动。
(三)增加群体认同感
在建立垃圾分类利益共同体之后,同意撤桶并点的居民会越来越多,不愿意撤桶并点的将会越来越少。通过制定生活垃圾撤桶并点政策使不愿意撤桶并点的群体服从政策中的规定,从而使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需要政策执行者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构建交流平台,使每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撤桶并点工作提出见解,达成共识,使其认同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政策。从目标群体服从政策执行再到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其最终目的是使不同意撤桶并点群体内化为撤桶并点的支持者、推动者、执行者。
三、撤桶并点的必要性
四、撤桶并点后居民怎么做
在“垃圾桶越来越少”的发展趋势中,广大居民一方面要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定点投放”“定时投放”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把能够利用的垃圾利用起来,逐渐养成垃圾在家分类、再集中投放的绿色生活习惯。
最后,生活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所以,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关键词: